谁使诗仙来凤沼,俗传贾客过鸡林。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诗·贾客

唐·胡曾

谁使诗仙来凤沼,俗传贾客过鸡林。

如锥画沙书大字,屈指贞元旧翰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胡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晚唐时期,他擅长咏史诗,作品多描绘历史典故,风格古朴,意蕴深远。

作者简介

胡曾,字若思,号秋田,湖南邵阳人,他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胡曾的咏史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译文

是谁让诗仙李白来到了凤凰池(指朝廷中的高官显贵之地),民间传说是因为商人将他的诗作带到了鸡林(古代地名,今朝鲜半岛一带),他书写的大字如同锥子画沙般苍劲有力,屈指一算,他曾经是贞元年间(唐德宗年号)的旧翰林学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诗仙)的传奇经历,赞美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广泛的影响力,首句设问,引出李白进入朝廷的传奇故事;次句以民间传说为据,说明李白的诗作远播海外,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三句以“如锥画沙”形容李白书法的苍劲有力,进一步突出其文学造诣;末句则点明李白曾任翰林学士的身份,彰显其显赫的文学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李白作为一代诗仙的传奇人生,作者通过设问和民间传说的引入,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如锥画沙”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李白书法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凸显了其文学才华,整首诗既赞美了李白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文学人才的尊重和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胡曾对李白及其文学成就的敬仰有关,作为一位擅长咏史诗的诗人,胡曾可能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对李白的传奇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李白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文学人才的重视和推崇,以及胡曾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