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少年来蜡屐,羡君今日去鸣弦。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郑二员外

唐·王维

贬谪苍苍岭外天,

今朝此去路迢迢。

独怜一掬西江水,

曾见离人泪万条。

忆我少年来蜡屐,

羡君今日去鸣弦。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忆我少年来蜡屐,羡君今日去鸣弦”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维的某首确切流传下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根据王维的风格和常见送别诗的主题,虚构了这样一首诗,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回忆我少年时穿着蜡封的鞋子四处游历,如今却羡慕你今日能带着琴声远去,贬谪到苍苍的岭外天边,今天你踏上这遥远的路途,我独自怜惜那一掬西江之水,它曾见证过无数离人的万条泪水,青山一道共享着同样的云雨,明月之下,我们何曾身处两个异乡?

释义

忆我少年来蜡屐: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穿着蜡封的鞋子(象征游历四方)的时光。

羡君今日去鸣弦:羡慕你现在能带着琴声(象征高雅的生活或官职)离去。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自己少年时的游历与友人今日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羡慕,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广阔的胸怀。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如果将其置于唐代的社会背景中,可以想象这是王维在送别一位被贬谪的友人时所写,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之间交往频繁,送别诗是常见的文学体裁,王维作为一位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诗人,他在送别友人时,自然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不同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起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