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华清宫
唐·王建
层台金碧惹红霞,仙掌亭亭对月华。
玉树琼楼天上去,不知谁是惜花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作题材广泛,以乐府诗著称,善于描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同时也擅长宫词创作,有“宫词圣手”之称,他的作品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金碧辉煌的楼台仿佛吸引了红霞的驻足,高耸的仙掌石亭亭玉立,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那如同玉树琼楼般的宫殿仿佛直通天际,却不知在这仙境般的宫殿中,谁是真正懂得珍惜这美好景致的人呢?
释义
层台金碧惹红霞:形容华清宫的建筑高大华丽,金碧辉煌,仿佛连红霞都被其吸引。
仙掌亭亭对月华:仙掌石是华清宫的著名景点之一,此处形容其高耸挺拔,与月光相映成趣。
玉树琼楼天上去:用玉树琼楼比喻华清宫的宫殿建筑,形容其美轮美奂,仿佛是天上的宫殿。
不知谁是惜花家:以“惜花家”比喻懂得欣赏和珍惜美好事物的人,此处反问,表达了对华清宫美景虽美,却无人真正懂得珍惜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华清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其金碧辉煌的建筑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奢华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华清宫的壮丽景色与深邃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层台金碧惹红霞,仙掌亭亭对月华”两句,尤为生动传神,既描绘了华清宫的壮丽景色,又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惜,而“不知谁是惜花家”一句,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使整首诗在赞美美景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王建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他在游历或任职期间,对华清宫的壮丽景色有所感触,从而写下了这首赞美之作,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宫廷文化极为发达,华清宫作为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自然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王建作为一位善于描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人,他在赞美华清宫美景的同时,也不忘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使这首诗在赞美与反思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