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遥望青青河畔草,几多归马与休牛。
(注:此句虽非直接出自上述《十五从军征》原文,但根据题意,可视为对诗中意境的延伸或想象,用以描绘归乡后的宁静田园景象。)
作者简介
乐府,原是汉代负责采集民歌或配乐演唱的官署名称,后来也指汉代乐府官署所采集和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乐府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生动流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对于“遥望青青河畔草,几多归马与休牛”的想象译文:远远望着河边那片青翠的草地,有多少战马已经归田,耕牛悠闲地吃着草。)
释义
这首诗通过一位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老兵年轻时离家与年老时归乡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赏析
《十五从军征》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古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诗中通过老兵归乡后的所见所感,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和社会动荡,诗中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深控诉,诗中的细节描写如“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等,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乐府诗的创作背景多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十五从军征》反映了汉代时期频繁的战争和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在汉代,由于边疆战事不断,大量青年被征召入伍,长期征战在外,导致家庭破裂、社会动荡,这首诗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而创作的,旨在揭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