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海损珊瑚
唐·李商隐
碧海蓝天映眼眸,谁人筑损珊瑚架。
子细看时认沥苏,碎影随波任去留。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是谁损坏了那美丽的珊瑚架?
仔细看去,原来是被名为沥苏的物质所侵蚀,破碎的珊瑚影随着海浪任意漂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碧海蓝天与损坏的珊瑚架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被破坏的惋惜之情,珊瑚架象征着美好而脆弱的事物,而“谁人筑损”则隐含了对破坏者的谴责,沥苏作为一种侵蚀物质,象征着破坏的力量,使得原本美丽的珊瑚架变得破碎不堪。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洋的壮丽与珊瑚架的破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通过“谁人筑损珊瑚架”的设问,引发了读者对破坏行为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惋惜,而“子细看时认沥苏”则揭示了破坏的真相,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碎影随波任去留”则以一种无奈而哀婉的笔触,描绘了珊瑚碎片在海浪中漂泊的命运,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游历海边的时期,他目睹了海洋的壮丽与珊瑚架的破损,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破坏行为的谴责,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深深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确切创作时间和地点,只能根据诗歌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
上述诗词及解析为虚构内容,旨在满足您的要求,李商隐并未创作过名为《观海损珊瑚》的诗歌,但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和要求,我尝试创作并解析了这首虚构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