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全诗是什么?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洞庭

五代·李珣

晚逐桡声上钓船,

轻拨花浪漾晴川。

越女沙头争拾翠,

相呼归去背斜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词人,祖籍波斯(今伊朗),其先祖隋时来华,定居于梓州(今四川三台),李珣一生没有仕宦,多游于江湖,以词人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多写闺情,风格清婉,善于描绘人物情态和景物,语言清新秀丽,颇有温庭筠之风。

作者简介

李珣是五代时期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闺中女子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涉及江湖游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李珣的词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傍晚时分,随着船桨的划水声,我登上了钓鱼的小船。

轻轻地拨开浪花,荡漾在晴朗的河面上。

越地的少女们在沙滩上争相拾取翠绿的贝壳和珠宝,

她们互相呼唤着,背着夕阳归家而去。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洞庭湖畔晚景,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傍晚时分渔舟归航、少女拾翠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越女沙头争拾翠”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越地少女的活泼与勤劳,而“相呼归去背斜阳”则进一步渲染了归家的温馨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洞庭湖畔晚景图,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渔舟归航、少女拾翠等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斜阳”这一意象,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李珣作为五代著名词人的艺术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珣游历洞庭湖期间,作为一位没有仕宦经历的词人,李珣一生多游于江湖,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游历洞庭湖时,他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和淳朴民风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浣溪沙·洞庭》,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珣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