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暮西园
宋·王安石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后世称王荆公,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颇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雄健简练、奇崛峭拔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小小的庭院中,花儿凋落却无人清扫,稀疏的花香弥漫满地,东风也已渐渐老去,柳条已经折尽,花朵也已飞尽,试问那远行的人啊,你是否还会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庭院中的景象,花儿凋落,满地芬芳却无人理会,东风渐弱,春天即将逝去,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通过“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两句,展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凄凉与无奈,诗人以花喻人,花儿的凋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无人扫”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行人的深深思念与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贬谪之后,在变法期间,王安石曾满怀激情地推行新法,但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他也因此被贬谪,在这段时期,王安石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春末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安石在政治失意后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