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一钩冷露县珠箔
宋·秦观
一钩冷露县珠箔,满面西风凭玉阑。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复为衔泥。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作者简介
秦观少有才名,早年便研习经史,博览群书,熙宁十一年(1078年),秦观进士及第,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登“贤良方正进士”科,中第,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绍圣三年(1096年),贬为监处州酒税,元符元年(1098年),再贬雷州监盐税,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秦观词名最著,作品情感细腻,格调凄婉,清丽雅淡,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对后世影响巨大,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译文
一弯清冷的月牙儿高悬在珠帘之外,西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我独自倚靠在玉栏杆上,燕子归来却默默无语,因为它们找不到旧时的巢穴,又有谁会为它们重新衔泥筑巢呢?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一钩冷露县珠箔”描绘了月夜的清冷与幽静,“满面西风凭玉阑”则表现了词人独自凭栏的孤寂与凄凉,而“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复为衔泥”则通过燕子的归来与无处寻觅旧巢的困境,隐喻了词人自身的漂泊无依与失落感。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词中“一钩冷露县珠箔”一句,以“冷露”和“珠箔”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而“满面西风凭玉阑”一句,则通过“西风”和“玉阑”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寂与凄凉之感,下片则以燕子的归来与无处寻觅旧巢的困境,隐喻了词人自身的漂泊无依与失落感,使全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秦观被贬谪期间,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在贬谪期间,他深感身世之悲与人生之无奈,这种情感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浣溪沙》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词中燕子的归来与无处寻觅旧巢的困境,也隐喻了词人自身的漂泊无依与失落感,使全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