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漏声看却夜将阑,点寒灯,扃绣户”,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漏声看却夜将阑,点寒灯,扃绣户”为后人根据词意引申或化用,并非原词直接出现,但意境相近,可视为对词中情感的进一步描绘或想象。)
作者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北宋词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等职,晚年退居苏州,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无奈地目送她芳尘飘去,这锦绣华美的年岁啊,有谁与她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榭里,还是在琐窗朱户之中?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去处吧。
碧云悠悠,蘅皋暮色朦胧,我用彩笔写下这断肠的诗句,试问我的闲愁总共有多少?就像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注:由于“漏声看却夜将阑,点寒灯,扃绣户”并非原词内容,故在译文中未直接体现,但整体意境与原词相符,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愁绪。)
释义
这首词以凌波仙子(比喻美人)的离去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失落之感,上片写美人离去后的怅惘与追寻,下片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愁绪与哀婉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美好情感的执着与追求,以及面对失落时的无奈与哀愁,词中既有对美人的深情描绘,也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二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词作的艺术魅力,词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词作在表达情感时更加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根据词作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词可能是词人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回忆起与某位美人的往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哀愁,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作,词作中也反映了词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