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全诗是什么?

梦梦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李益

禁门宫树月痕过,

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

剔开红焰救飞蛾。

武卫红袍步障遮,

金鞍紫鞚去如梭。

燕燕巢时帘幕卷,

莺莺啼处凤楼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748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作者简介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边塞诗,尤其是绝句,往往写得雄浑奔放,慷慨悲凉,情思绵长,生动感人,他的诗风也颇为多样,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还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受赞誉,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皇宫禁门旁宫树苍翠,月影朦胧,

她媚眼流盼只注视那宿鹭的窝巢。

在灯影旁她斜拔玉钗,

又挑开红焰,救出扑火的飞蛾。

武士们身着红袍,步障层层遮掩,

骑着金鞍紫鞚的骏马,如梭般掠过。

燕子筑巢时帘幕高高卷起,

黄莺啼叫处凤楼空空荡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宫内外不同场景,展现了宫中生活的孤寂与无奈,前两句写宫中女子对宿鹭的注视,暗示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则通过武士的忙碌与燕莺的啼叫,反衬出凤楼的空寂,进一步强化了宫中生活的冷清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不同侧面,既有对宫中女子孤独心理的刻画,也有对宫中景象的生动描绘,前两句通过“媚眼惟看宿鹭窠”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宫中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们只能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生物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后两句则通过“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宫中生活的冷清与无奈,燕莺的生机盎然与凤楼的空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宫中生活的孤寂与压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益仕途失意、漫游燕赵一带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朝廷,对宫中生活有着独特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宫中女子孤独心理的同情,也表达了对宫中生活冷清与无奈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宫中生活的普遍看法和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