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子归来春寂寂,柳绵吹尽日濛濛。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欧阳修在诗词、散文、史传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且为人刚正,敢于直言进谏,对北宋朝政多有贡献。
译文
蕙兰虽然心中有所遗憾,但它的枝条依然青翠;桃李默默无言,花朵却自然而然地红艳艳的,燕子归来时,春天已是一片寂静,柳絮吹尽后,天色也变得迷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蕙兰和桃李都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前者有恨而枝绿,后者无言而花红,暗示了即使心中有憾,自然界的生命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和绽放,燕子归来和柳绵吹尽,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蕙兰和桃李的对比,既突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燕子归来和柳绵吹尽,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伤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波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