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离
唐·罗邺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檐前柳色分张处,陌上莺声各背飞。
远水迢迢芳草暮,斜阳淡淡独归时。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诗。
作者及朝代
罗邺,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字不详,号东川,益州(今四川成都)人,罗邺工诗,有“诗虎”之称,但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作品多抒发怀才不遇、人生无常之感。
作者简介
罗邺才华横溢,早年曾游历四方,寻求仕途,但未能如愿,他的诗作风格清丽,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感慨,尽管在唐代诗坛上并未达到顶尖地位,但其作品仍被后世所传颂,是研究晚唐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译文
如果在百花盛开的时节离别,东风中我暗自垂泪,又有谁知道呢?
屋檐前的柳树在分别的地方摇曳,路上的黄莺各自向不同的方向飞去。
远处的河水迢迢流淌,芳草在暮色中更显凄迷,我独自在淡淡的斜阳下归去。
人生怎能预料到会接到朝廷的优诏(指升官或重用的诏书),世事无常,我只知沉醉于诗歌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自然景象(如百花、东风、柳色、莺声),以及远水、芳草、斜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哀婉、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通过“生涯岂料承优诏”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感慨,首联“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以花时离别和东风弹泪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孤独,颔联和颈联通过柳色分张、莺声各背飞以及远水迢迢、芳草暮、斜阳淡淡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尾联则通过“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离别和人生的无常,诗人深感无奈和悲伤,于是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别离若向百花时”可能暗示着诗人是在一个美好的季节里遭遇了离别之痛,而“生涯岂料承优诏”则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