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菩萨蛮·楼上重檐山隐隐
楼上重檐山隐隐,东风尽日吹蝉鬓。
独坐对寒流,苔深绿映秋。
谁家能醉客,何处可消愁。
惟有东窗月,清光满径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冯延巳
朝代:五代(南唐)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时期南唐著名词人、大臣,他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细腻生活和忧郁情怀,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冯词艺术成就很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译文
楼上有重檐,远处的山峦隐隐可见,东风整日吹拂着女子的鬓发,独自坐在寒冷的溪边,青苔深深,绿意映照着秋天的景色,哪里有人家能让客人醉倒,哪里又能消除心中的忧愁呢?只有东窗外的明月,清辉洒满小径,流淌不息。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愁绪,上片写女子独坐楼上,看到远处的山峦和感受到的东风,以及周围的秋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下片则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女子对醉客和消愁之地的寻觅,最终却只能寄托于东窗的明月,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上片的景物描写既富有画面感,又寓含了作者的情感,如“重檐”、“山隐隐”等词语,既写出了楼的高耸和远处的山景,又暗示了女子的孤独与高远的心境,下片的问句则直接表达了女子的愁绪和无奈,而“惟有东窗月”一句,则以月之清冷、清辉之满径,来映衬女子的孤独与哀愁,使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创作背景
冯延巳生活在五代时期的南唐,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他作为南唐的重臣,虽然位高权重,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孤独与愁绪,来寄托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感慨,词中的“醉客”和“消愁”等词语,也可能暗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心态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