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出自哪首诗?

小星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刘方平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画家,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他擅长绝句,多写闺情、乡思,内容较为狭窄,但诗风清新自然,尤善寓情于景,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云雨散去,游童在街头巷尾捡拾着女子遗落的花钿,她心中那一点春天的情愫,却化作了无尽的怨恨,罗衣上印满了她哭泣时沾上的妆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街景,通过游童拾花钿的细节,引出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月落乌啼,云雨已散,暗示了昨夜的风流云散;而游童拾花钿,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遗失与追寻,女子心中的春心与怨恨,通过“一点春心无限恨”这一对比强烈的表达,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罗衣上的啼妆粉,则是她哭泣痕迹的直接体现,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子在爱情失落后的复杂心境,首句“月落乌啼云雨散”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情感的变迁;次句“游童陌上拾花钿”则通过游童的行为,引出了女子的情感世界,后两句“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则直接抒发了女子的情感,将她的春心与怨恨、悲伤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很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地位与无奈情感,唐代社会风气开放,但女性在爱情与婚姻中仍受到诸多限制与束缚,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爱情失落后的心境,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爱情中的普遍遭遇与情感体验,刘方平作为一位擅长闺情题材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与同情,这首诗正是他这一创作倾向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