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作者及朝代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年轻时曾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并亲自南下归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但多次遭到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击,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著称,同时也不乏深情细腻之作,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仅针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后两句)
夜夜梦中魂魄都在诉说着思念,但已经知道过去的事情再也无处寻觅了。
释义
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对过去往事的深深怀念和无奈,夜夜梦回,魂魄都在诉说着对过去的思念,但现实却是残酷的,那些美好的时光和往事已经一去不复返,再也无处寻觅了,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赏析
这两句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造口壁题写的一首词中的结尾部分,它们以深情而无奈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过去往事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词人通过“夜夜梦魂休谩语”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梦中对过去的思念和诉说,而“已知前事无寻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念的无奈和绝望,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期间,面对国家破碎、山河破碎的现实,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通过题写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也反映了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关切,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