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韩偓的《秋日》,全诗原文如下:
秋日
唐 韩偓
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
半庭新月黄昏后,一夜西风酒醒中。
试扫清风明月影,何如尽扫别离空。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韩偓此诗有多个版本,上述版本为其中一种,且“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两句为核心,其他句子可能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于这两句,以下分析仍具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晚唐五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幼聪颖,文思敏捷,十岁便能即席赋诗,历仕唐昭宗、唐哀帝,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后入闽,依王审知,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诗风绮丽,有“香奁体”之称。
译文:
秋日的山峦上覆盖着厚厚的霜雪,万木呈现出火红的颜色,我倚靠在挂着红色帘栊的楼上,静静观赏这秋日的景致。
释义:
诗句描绘了秋日山林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独自倚楼赏景的情境,霜积秋山,万树红透,展现了秋天特有的色彩与氛围;倚帘楼上,挂朱栊,则透露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日山林的壮丽景色,霜积秋山,既表现了秋日的寒冷,又突出了山林在霜后的美丽变化;万树红,则是对山林色彩的生动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倚帘楼上挂朱栊”一句,则将诗人的身影融入画面之中,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富有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日的景色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韩偓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遇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理想,这首《秋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