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载牛衣刺刺词,男儿报国定忘私。的释义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朝代:清代

作者:张维屏

漫载牛衣刺刺词,男儿报国定忘私。

提戎自少贫且贱,学书不成去学剑。

膂力刚强原过人,手挽乌号长独擅。

二十年前事征战,白首将军心未厌。

作者简介

张维屏(1780年-1859年),字树滋,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珠海渔父、听松老人,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清代诗人、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他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游历四方,增长见识,张维屏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是岭南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不要总是带着寒酸的牛衣和唠叨的话语,男儿为了报效祖国一定会忘却个人的私利,这位将领从小生活贫困且地位低下,学习书法没有成就便去学习剑法,他体力刚强原本就超过常人,尤其擅长独自挽动大弓,二十年前他就投身于征战之中,如今已白发苍苍,但将军的报国之心仍未满足。

释义

“漫载牛衣刺刺词”意指不要总是带着寒酸的衣物和唠叨的话语,这里用“牛衣”象征贫寒的生活,“刺刺词”则指琐碎的言辞。“男儿报国定忘私”表达了男儿为了报效祖国,一定会忘却个人的私利和得失,后文则通过描述将领的生平经历,展现了他从贫贱到成为将领,再到为国征战不息的英勇事迹。

赏析

这首诗以激昂的笔触,赞美了将领的英勇和爱国情怀,首联即点明主题,强调男儿应忘却私利,报效祖国,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述将领的生平经历,展现了他从贫贱到成为将领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体力过人、擅长武艺的特点,尾联则以“白首将军心未厌”作结,进一步突出了将领的报国之心永不满足的崇高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张维屏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危亡之际,需要更多的英勇之士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赞美那些为了国家而英勇奋战的将领们,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通过这首诗,张维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对英勇将士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