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自十三行口至,定情先下宝珠钗。的释义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定情

清·佚名

客自十三行口至,定情先下宝珠钗。

两心相悦情难舍,月下花前誓不乖。

(注:由于此诗为佚名作品,具体朝代和作者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诗意和用词,可推测大致为清代作品。)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佚名,即作者姓名已失传,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作者生平介绍,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能是一位擅长描写情感细腻、生活场景的清代文人。

译文

客人从繁华的十三行口而来,为了定情,先赠予了珍贵的宝珠钗,两颗心相互倾慕,情感难以割舍,在月光和花影之下,我们立下了永不分离的誓言。

释义

十三行口:指清代广州的十三行,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此处可能借指繁华之地或两人相遇的地点。

定情:确定情侣关系,表达深情厚意。

宝珠钗:珍贵的首饰,作为定情信物。

两心相悦:双方彼此喜欢,心意相通。

月下花前:形容美好的环境,常用于表达情侣间的浪漫情感。

誓不乖:立下誓言,永不背叛或分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温馨浪漫的爱情画面,诗人通过“客自十三行口至”一句,巧妙地设定了两人相遇的背景,为全诗铺垫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定情先下宝珠钗”一句,既展现了古代定情的传统习俗,又突出了两人情感的珍贵和深厚,后两句“两心相悦情难舍,月下花前誓不乖”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两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佚名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用词来看,可能反映了清代社会中的一种爱情观念和习俗,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也更为自由,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十三行口”也可能暗示了当时广州作为对外贸易重要口岸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在此背景下的情感交流和情感生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