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旧是小秦淮,油壁香车处处排。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清·陈维崧

此中旧是小秦淮,油壁香车处处排,风里杨花逗雨才。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仅涉及上阕的前两句,故以下分析将围绕整首词的上阕进行,同时结合全词背景进行适当延伸。)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维崧(1625年-1682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清代著名词人、骈文家,他才华横溢,诗词文赋皆有所成,尤以词名世,被誉为“词中之龙”,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上阕)

这里曾经是风光旖旎的小秦淮,油壁香车(古代贵族妇女所乘的华丽马车)排成长队,络绎不绝,春风中,杨花轻舞,似乎在与细雨嬉戏,增添了几分春意与柔情。

释义

上阕通过描绘小秦淮(今扬州瘦西湖一带)昔日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富庶与文化的繁荣,油壁香车作为贵族生活的象征,其“处处排”的场景,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奢华与热闹,而“风里杨花逗雨才”一句,则以自然景象寓情于景,既描绘了春日的美好,又隐含了词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赏析

陈维崧此词上阕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昔日小秦淮的繁华图景,充满了浓厚的怀旧色彩,油壁香车的繁华与杨花逗雨的柔美,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词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个人的情感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词为陈维崧与王士禛(号阮亭)唱和之作,王士禛曾作《浣溪沙·红桥怀古》一词,陈维崧依其韵而作此词,红桥,即今扬州瘦西湖上的虹桥,是当时文人墨客常游之地,陈维崧在词中通过对小秦淮昔日繁华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叹息,在清代初期,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人往往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对时代的思考,陈维崧的这首词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