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东西邻比纷禅榻,又复巍然踞此床。
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终日似琴章。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检药方。
野客幽居无别事,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佛理禅趣为主要内容,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东西两边的邻居都忙着在禅榻上修行,而我却又安然地坐在这张床上,满庭的山色如同天然的画障,松声终日回响如同悠扬的琴声,闲暇时我会到石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翻阅药方,作为一位山野之人,我幽居于此并无别事,只愿将心事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句“东西邻比纷禅榻”通过对比邻居的忙碌修行,反衬出诗人的淡然态度;“又复巍然踞此床”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在与超脱,接下来两句“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终日似琴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优美,山色如画,松声如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以“东西邻比纷禅榻”为引子,巧妙地引出自己“巍然踞此床”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以“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终日似琴章”两句,将山居环境的优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诗意。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山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领悟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唐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皎然也不例外,他的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佛教的禅理和人生的哲理,这首《山居杂诗》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