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山十景·南屏晚钟
宋·王洧
扁舟径到重湖里,南屏山色碧于水。
暮烟催棹返渔矶,寺钟初动夕阳微。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洧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洧,字若水,号介山,南宋时期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文学家,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西湖山水之美,其作品多收录于《介山集》中,王洧对杭州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情感,常在诗词中表达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译文
乘着小舟直接驶入深深的湖心,南屏山的颜色碧绿得胜过湖水,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催促着渔舟返回渔村;夕阳微弱,南屏山寺的钟声悠悠响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重湖之中,南屏山与湖水相映成趣的美景,诗人乘舟深入湖中,感受到山色的青翠欲滴,甚至超过了湖水的碧绿,随着傍晚的到来,渔舟归航,炊烟与夕阳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而南屏山寺的钟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悠远的意境。
赏析
王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晚景,特别是南屏山与湖水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钟声与夕阳的和谐交融,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中“扁舟径到重湖里”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熟悉与热爱,也暗示了西湖的广阔与深邃,而“南屏山色碧于水”则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南屏山的青翠与湖水的碧绿,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诗中的“暮烟催棹返渔矶,寺钟初动夕阳微”两句,不仅描绘了傍晚时分渔舟归航、炊烟袅袅的宁静景象,还通过寺钟的响起与夕阳的微弱,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的晚景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王洧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发展的时代,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其西湖美景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与创作,王洧作为钱塘人,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见解,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还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描绘,将西湖的晚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南宋时期文化繁荣与艺术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