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朱弦三叹后,楚歌巴唱尽舆台。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周德清

雨潇潇一径秋,桐叶落,又还寂寞,酒醒人散得愁多,一自朱弦三叹后,楚歌巴唱尽舆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德清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周德清,字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戏曲作家,他精通音律,对元代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音韵学著作《中原音韵》对后世戏曲、曲艺的唱腔和念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散曲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译文

秋雨潇潇洒落在一条小径上,带来了秋天的凉意,梧桐树叶纷纷落下,更添了几分寂寞与冷清,酒醒之后,人们已经散去,只留下我一人独自面对这满心的愁绪,自从那次弹奏完那首深情的曲子,三次叹息之后,楚地的歌声和巴地的曲调都变得如同仆役一般,再也无法触动我的心弦。

释义

这首散曲通过描绘秋雨、落叶、酒醒后的孤寂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失落。“一自朱弦三叹后,楚歌巴唱尽舆台”一句,更是借用了音乐与地域文化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朱弦,指用朱红色丝弦制成的琴,常用来弹奏高雅的乐曲;三叹,指多次叹息,表达深情厚意,楚歌巴唱,则代表了楚地和巴地的民间音乐,这里用来比喻世俗的、低俗的娱乐,舆台,原指古代的车夫和奴隶,这里用来形容那些无法触动作者心弦的平庸之作。

赏析

这首散曲以景起兴,借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一自朱弦三叹后,楚歌巴唱尽舆台”一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与怀念,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低俗文化的批判与无奈,整首散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周德清作为一位精通音律的戏曲作家和音韵学家,对音乐和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面临着种种不如意和挫折,导致内心充满了愁苦与失落,这种情感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可能为这首散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素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