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县官粗解风云曲,岂有媕阿通群才。
夜雨灯前吟旧句,春花梦里忆前回。
闲居日永人稀到,小阁风清月自来。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是仙才。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复古和矫揉造作。
译文
县官我勉强能理解些风云变幻的曲调,但哪里能曲意逢迎、通晓众多文人的才华呢?在夜雨淅沥、灯火昏黄的夜晚吟诵着过去的诗句,在春日花开的梦境中回忆着往昔的时光,闲居的日子里时间悠长,很少有人来访,小阁楼上清风徐来,月光自然洒落,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才是真正的仙人才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袁枚对官场逢迎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县官粗解风云曲”以自嘲的口吻说明自己虽为官员,但对官场的风云变幻只能勉强理解;“岂有媕阿通群才”则进一步表明自己不愿曲意逢迎、讨好众人,后四句则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在这种生活中寻找到的快乐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流露,充分展现了袁枚“性灵说”的诗歌主张,诗人通过对比官场与闲居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逢迎的厌倦,诗中“夜雨灯前吟旧句,春花梦里忆前回”两句尤为动人,既描绘了诗人孤独而深情的形象,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怀旧之情,而“心无挂碍是仙才”一句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辞官归隐之后,袁枚在官场中虽有所作为,但始终对官场的逢迎和虚伪感到厌倦,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闲居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快乐,这首诗也反映了袁枚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