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唐·杜甫
老夫春病太咄咄,无处告诉但支离。
多卧闲门长寂寂,一庭芳草自萋萋。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凄。
此生已老那堪说,似此飘零更可悲。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这老夫春天里生了重病,心中忿忿不平,却无处诉说,只能独自承受这病痛的折磨,家中大门紧闭,我长时间卧床不起,庭院里一片寂静,只有满园的芳草独自茂盛生长,愁苦到了极点本想借诗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但诗写成后吟诵起来反而更加凄凉,我这一生已经老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像这样四处飘零的生活,更是让人感到可悲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杜甫在春天生病时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诗中“老夫春病太咄咄”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病中的痛苦和无奈;“无处告诉但支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后两句通过描绘庭院的寂静和芳草的茂盛,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老夫”、“春病”、“咄咄”等词语的运用,不仅突出了诗人的年龄和病痛的严重,还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庭院的寂静和芳草的茂盛,巧妙地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凄凉与孤独,使诗歌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杜甫已经历了多年的漂泊和战乱,生活十分困苦,在春天这个本应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杜甫却因病卧床不起,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诗歌在情感上更加真挚动人,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晚年时期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