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近临欧冶地,受降远度荷兰城。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行抒怀

朝代:清代

作者:郑成功

仗剑近临欧冶地,受降远度荷兰城。

雄心誓斩贼王首,壮志定平寰宇清。

作者简介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本名森,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驱荷复台英雄,郑成功早年投身抗清斗争,曾和父兄一起进军江南,后转战广东和福建沿海,多次打败清军,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启明郑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倡导学习中华文化,历经后代治台者不懈努力,将台湾发展成同祖国大陆一样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地区。

译文

手持宝剑,我近临欧冶子曾经铸剑的地方(暗指准备战斗),为了接受敌人的投降,我将远赴荷兰人占据的城池(指台湾),我怀着坚定的决心,誓要斩下敌酋的首级,立下宏伟的志向,誓要平定天下,恢复中原的清明。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郑成功在准备收复台湾时的豪情壮志,首句“仗剑近临欧冶地”以铸剑之地象征战斗之地,暗示他即将投入战斗;次句“受降远度荷兰城”则直接点明他的目标是收复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必胜的决心和恢复中原清明的宏愿。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充满了英雄气概,首句以“仗剑”和“欧冶地”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郑成功即将投入战斗的英勇形象;次句则以“受降”和“荷兰城”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他的目标,后两句则通过“雄心誓斩贼王首”和“壮志定平寰宇清”两个句子,进一步表达了他必胜的决心和恢复中原清明的宏愿,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如虹,充分展现了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成功在准备收复台湾时所作,当时,荷兰殖民者已经占据了台湾多年,对当地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郑成功作为明朝的忠臣和民族英雄,决心要收复台湾,恢复中原的清明,在准备战斗的过程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必胜的决心,这首诗不仅激励了士气,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