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食笋十韵
唐·白居易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及时烧笋正不俗,况有花猪恣大嚼。
若道味短长,此味应第一。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在这个竹乡之地,春笋遍布山谷,山民们折下一大抱,早早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数量众多,所以价格很便宜,两钱就能买到一束,把它们放在炊甑里,和饭一起煮熟,紫色的笋壳像剥开的旧锦缎,白色的笋肉像新剖开的白玉,每天吃它,一段时间都不想吃肉了,长久以来作为京城洛阳的客人,这种美味常常吃不到,现在有了就尽情享用吧,不要犹豫,南风吹过,它们就会变成竹子,及时烧煮竹笋正是不俗的美味,更何况还有花猪可以大嚼特嚼,如果要比味道的长短,这竹笋的味道应该是第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竹笋的丰富、便宜、美味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采摘、市场交易到烹饪食用的全过程,表达了对这种自然馈赠的珍视和享受,通过对比京城与竹乡的生活,流露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竹笋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笋的鲜美和诗人的喜爱,诗人用“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来形容竹笋的外观,形象生动,富有诗意,通过“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等句,表达了竹笋的美味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口感,最后两句“及时烧笋正不俗,况有花猪恣大嚼”更是点睛之笔,既突出了竹笋的及时享用,又增添了花猪作为配菜的乐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在竹乡之地任职或游历期间,当时,诗人可能感受到了竹乡人民的淳朴生活和自然风光的美丽,对竹笋这种自然馈赠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竹笋的喜爱和珍视,还流露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