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勉学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莫似老夫中暴弃,桑榆潦倒愧先民。
读书灯影寒宵永,学道心期白日新。
岁月悠悠空自老,江山迢迢岂无春。
但将馀力勤鞭策,莫负人间一度身。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于诗词古文,李锴性格孤傲,不慕功名,一生以教书育人为业,晚年更是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
译文
不要像我这样在中年时自暴自弃,晚年潦倒不堪,愧对先辈,在寒冷的夜晚,我挑灯夜读,心中期待着在学问上有所新得,岁月匆匆流逝,我却只是徒然老去,但辽阔的江山又怎会没有春天呢?我只愿将余下的精力勤勉鞭策自己,不辜负在这人世间度过的一生。
释义
“莫似老夫中暴弃,桑榆潦倒愧先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中年时未能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的悔恨,以及晚年潦倒时对先辈的愧疚之情。“桑榆”比喻晚年,“暴弃”指自暴自弃,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岁月已逝,但仍愿以余力勤勉,不负此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反思,首联以自责开篇,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自暴自弃行为的悔恨和对先辈的愧疚,颔联通过“读书灯影”和“学道心期”两个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颈联则通过对比岁月的流逝与江山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尾联以“但将馀力勤鞭策,莫负人间一度身”作结,表达了诗人以余力勤勉、不负此生的决心和信念,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隐居山林时所作,诗人一生好学不倦,但中年时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晚年时更是潦倒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深感悔恨和愧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鞭策自己,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勉励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