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赐张说之
唐·唐玄宗
魁儒畴昔降神时,紫水黄云天命之。
道德已闻邹鲁重,文章合得汉唐奇。
枫宸再谒心偏切,槐市重游意独迟。
老病自怜终未退,玉阶遥想泪双垂。
作者及朝代
作者: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皇帝,在位期间开创了“开元盛世”,是唐朝极盛之世,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擅长文学与音乐,对唐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685年,逝于762年,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早年英明果断,任用贤能,如姚崇、宋璟等,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开元盛世”,晚年他逐渐懈怠,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走向衰落,唐玄宗在文学和音乐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创作了不少诗歌和乐曲。
译文
往昔,当这位杰出的学者(张说)降生时,紫水黄云仿佛是天命所归的预兆,他的道德学问已经闻名于邹鲁之地(指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章才华也足以与汉唐时期的杰出文人相媲美,再次谒见皇宫时,他心情格外迫切;重游槐市(古代学者讲学、聚会之地),却感到意兴阑珊,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自怜壮志未酬,遥想玉阶之上,不禁泪湿双颊。
释义
这首诗是唐玄宗赐给张说的,表达了对张说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赞扬,首句通过“魁儒”和“降神时”的描绘,强调了张说非凡的出生和天赋;次句以“紫水黄云”象征天命所归,进一步突出其不凡,接下来两句,分别赞扬了张说的道德学问和文章才华,认为他足以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后两句则表达了张说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己未能完全实现抱负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张说的高度赞扬,又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通过“紫水黄云”等象征性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中也透露出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张说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和肯定,而诗中的“老病自怜终未退”等句,则反映了张说对未能完全实现个人抱负的遗憾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说的仕途经历有关,张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曾任宰相,对唐朝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唐玄宗对张说非常器重,多次赐予诗文以表彰其功绩和才华,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对张说的赞赏和关怀,同时也寄托了唐玄宗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