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抉取灵眸供大嚼,攀髯一梦已蘧蘧。
此句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杂感》,全诗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抉取灵眸供大嚼,攀髯一梦已蘧蘧。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景仁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年少成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病逝于山西运城,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怀才不遇、穷愁潦倒之感,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针对所给两句)
抉取那灵动的眼神以供我大快朵颐(比喻汲取灵感或智慧),攀住胡须(象征追求或依恋)的一场梦却已如蘧蘧然醒来般虚幻。
释义
抉取灵眸供大嚼:抉取,选取、汲取之意;灵眸,指灵动有神的眼睛,这里比喻灵感或智慧;大嚼,大口吃,这里引申为尽情享受或汲取,整句意为汲取灵感或智慧以供自己尽情享用。
攀髯一梦已蘧蘧:攀髯,古代传说中有攀住神仙胡须以求长生的故事,这里象征追求或依恋;蘧蘧,形容梦醒后的恍惚状态,整句意为追求或依恋的一场梦却已如梦初醒般虚幻。
赏析
这两句诗是黄景仁在抒发自己对于人生、才华与命运的感慨,前一句“抉取灵眸供大嚼”表现出诗人对于灵感和智慧的渴望与珍视,希望通过汲取这些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和生活,后一句“攀髯一梦已蘧蘧”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追求和依恋的虚幻感,暗示着那些曾经的美好梦想和追求如今都已如梦初醒般变得虚幻不实,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黄景仁作为一位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诗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人生低谷时期所作,当时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生活困顿不堪,面对这样的现实,他深感怀才不遇、命运不公,于是写下了这首《杂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愤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对于灵感、智慧、梦想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