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附骥行
唐·沈亚之
三闾竟尔乘虬去,一妪叨缘附骥留。
自笑区区欲何计,世间万事总悠悠。
作者及朝代
沈亚之,唐代文学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卒于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进士,曾任太子正字、栎阳尉、河南府防御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沈亚之工诗善文,尤擅传奇小说,著有《沈下贤集》等。
作者简介
沈亚之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文学作品以传奇小说最为著称,如《秦梦记》、《异梦录》等,情节曲折,文笔优美,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他的诗歌也颇有特色,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译文
屈原(三闾大夫)竟然骑着虬龙离去了,而我这个老妇却侥幸因为依附于贤才(骥指骏马,比喻贤才)而得以留下,我自嘲自己微不足道,又能有什么打算呢?世间万事总是如此悠悠然,难以捉摸。
释义
首句“三闾竟尔乘虬去”借屈原之典,表达了对屈原高洁品格和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感慨,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后因忠而见弃,投江自尽,传说他死后化为虬龙升天,次句“一妪叨缘附骥留”则自谦为老妇,表示自己虽无才却侥幸因依附贤才而得以留存于世,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屈原之典开篇,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又巧妙地引出了自己的境遇,诗人自谦为“一妪”,通过对比屈原的升天与自己因依附贤才而留世的侥幸,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以“自笑区区欲何计,世间万事总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与超脱,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沈亚之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面对现实的困境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他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以屈原之典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世事难料的无奈,诗人也通过自谦为“一妪”并侥幸留世的方式,展现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不失乐观与超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