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阻风
宋·陈与义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洲。
马寻旧路君行速,风滞征帆我到迟。
酒力半销愁未醒,梦魂初断夜犹寒。
谁人得似渔家傲,终日持竿坐碧潭。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净、清秀,颇似陶渊明、韦应物;南渡之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诗风也变得慷慨激昂,雄浑悲壮,与杜甫诗风相近,成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诗歌上有很高的成就,在词作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其词作虽不多,但却别具风格,尤其是其《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词中之诗”。
译文
从睡梦中醒来不觉独自发笑,听到数声渔笛响彻在沧洲。
你骑马沿着旧路匆匆前行,而我因风阻征帆迟迟才到。
酒力已半消但愁绪仍未醒,梦魂初断而夜犹自寒冷。
有谁能够像渔家那样自在,整天手持钓竿坐在碧潭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江上阻风、友人先行而自己迟到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渔家生活的羡慕之情,首联写诗人醒来后的心境,颔联写友人先行与自己迟到的对比,颈联写酒醒后的愁绪与夜寒的感受,尾联则表达了对渔家自在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阻风为背景,通过对比与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渔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马寻旧路君行速,风滞征帆我到迟”一句,通过对比友人与自己的行程,既写出了友人的匆匆与自己的迟缓,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尾联“谁人得似渔家傲,终日持竿坐碧潭”则通过联想与对比,将渔家的自在生活与诗人的漂泊生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当时他因战乱而颠沛流离,生活困顿,在一次江上旅行中,他因风阻而迟到,友人已先行离去,这使他深感孤独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对渔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