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垂柳歌
唐·李绅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花在柳前知地暖,燕来柳上见春还。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字公垂,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同时也不乏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李绅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东风吹来细雨洒过青山,回望千家万户草木葱茏,花儿在柳树前开放,预示着大地回暖;燕子飞回柳枝上,宣告着春天的归来,柳条还未完全变成嫩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头便肆意狂舞,树梢迎风轻轻摇曳,无论是大枝条还是小枝条,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风、细雨、花草、燕子以及柳树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两句,特别突出了柳树在春风中的摇曳生姿,以及枝条发出的清脆声响,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生命力和情感,使其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与人们分享春天的喜悦,诗人也通过柳树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花在柳前知地暖”一句,通过对比花与柳的生长状态,突出了春天的温暖;而“其杪迎风舞拂拂”一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具有人的情感和动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有关,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李绅作为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也不例外,他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氛围或情感倾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