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遗民湛绝岛,更无过客上西台。的释义

梦梦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台哭所思

宋·谢翱

残年哭知已,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孤魂徒自泣,故人不可招。

一自遗民湛绝岛,更无过客上西台。

作者及朝代

谢翱(áo),南宋末年至元初诗人、文学家、爱国志士,生于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卒于元世祖至治元年(1321年),字皋羽,一字皋父,号晞发子,福建长溪(今福建福安)人,谢翱诗文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风格悲凉凄楚,是南宋遗民诗人的重要代表。

作者简介

谢翱自幼聪颖好学,曾师从著名学者林景熙,南宋灭亡后,他拒绝出仕元朝,隐居山林,以教书为业,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谢翱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这残破的岁月里,我哭泣着悼念逝去的知己,白日之下,我独自登上荒凉的西台,泪水滴落在吴江的江水中,随着潮水流向大海,又似乎带着我的哀思回流,孤独的魂魄只能暗自哭泣,逝去的故人再也无法招回,自从那些遗民们隐居在遥远的孤岛上,就再也没有过客登上这凄清的西台了。

释义

这首诗是谢翱为悼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等人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英雄的无限哀思,诗中“残年哭知已”直接点明了诗人晚年失去知己的悲痛,“白日下荒台”则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荒凉西台的孤独景象,后两句通过泪落吴江、孤魂自泣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绝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是谢翱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上西台悼念知己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英雄的无限敬仰,诗中“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一句,以江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哀思的深远与绵长,诗人通过“一自遗民湛绝岛,更无过客上西台”的描绘,也暗示了南宋灭亡后,遗民们隐居孤岛、与世隔绝的悲惨境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后,谢翱隐居山林期间,当时,南宋政权已被元朝所灭,许多抗元英雄和爱国志士纷纷牺牲或隐居,谢翱作为南宋遗民,对故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逝去英雄充满了敬仰与怀念,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悼念文天祥等抗元英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绝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