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刘禹锡
秋风瑟瑟过江桥,十月功宗酹元老。
古木参天遮日影,丛祠只合化僧寮。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秋风萧瑟地吹过江上的桥梁,十月的时节里,我恭敬地祭奠着那些有功于国家的前辈元老,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遮挡住了日光,而那些丛祠,似乎更适合改造成僧侣的居所。
释义
十月功宗酹元老:在十月的时节,诗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祭奠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老一辈人物。
丛祠只合化僧寮:丛祠(指祭祀用的庙宇)更适合改造成僧侣的居所,暗示这些庙宇可能已失去了原有的祭祀功能,或诗人认为其更适合作为清修之地。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秋风、古木、丛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萧瑟、宁静的氛围,首句“秋风瑟瑟过江桥”既点明了季节,又通过“瑟瑟”二字传达出秋风的凉意和萧瑟感,次句“十月功宗酹元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老一辈功臣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后两句“古木参天遮日影,丛祠只合化僧寮”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描绘,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丛祠改作僧寮,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对过去的历史和人物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老一辈功臣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无奈和感慨,在秋风萧瑟的时节里,他怀念着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老一辈人物,同时也对现实中的某些现象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