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未得封侯
唐·罗隐
祗有一端成缺憾,
醉乡茅土不封侯。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833年-909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仕途坎坷,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他的讽刺诗尤为著名,深刻揭露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面。
译文
只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遗憾,
那就是在醉乡之中,我未能得到封侯的荣耀。
释义
“祗有一端成缺憾”中的“一端”指的是唯一的一件事,“成缺憾”表示成为遗憾或不足。“醉乡茅土不封侯”中的“醉乡”比喻一种超脱现实、沉醉于酒乡的状态,“茅土”在古代指封侯时赐予的茅与土,象征封地,“不封侯”则表达了未能获得封侯的遗憾,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现实中未能实现抱负,即使在醉乡中也难以获得象征荣誉的封侯地位的无奈与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罗隐一生未得志,多次科举不第,仕途无望,这种现实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诗人以“醉乡”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但即便如此,在醉乡中他也未能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这种讽刺和自嘲的手法,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多次科举不第,仕途无望,这种现实的不公和个人遭遇的挫折,使他深感无奈和愤懑,在这首诗中,他以“醉乡茅土不封侯”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罗隐个人的遗憾和无奈,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