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代作皋陶祭,缓颊谁为慈母陈。全诗是什么?

小编2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祭母文

朝代:清代

作者:蒋士铨

爱日云阴惨,寒风木叶稀。

孤舟行客路,初雪掩晨扉。

望云代作皋陶祭,缓颊谁为慈母陈?

恸哭西堂月落时,寒灯冷屋影凄凄。

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其文学以古文辞为最善,诗亦工,尤精戏曲,所作戏曲,在清代戏曲中颇有影响,著有《忠雅堂诗集》、《忠雅堂文集》、《忠雅堂词集》、《藏园九种曲》等。

译文

爱日(指父母健在之日)阴云惨淡,寒风中树叶稀疏,我独自乘着孤舟行走在客乡的路上,初雪覆盖了清晨的柴扉,我望着天空的云彩,仿佛代替古人皋陶举行祭祀,但又有谁能为我向慈母陈述衷肠呢?在西堂恸哭时,月亮已经落下,只剩下寒灯冷屋,影子凄凄。

释义

这首诗是蒋士铨为悼念其母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首联描绘了阴云惨淡、寒风落叶的凄凉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颔联通过“孤舟”、“行客路”、“初雪”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境遇,颈联中的“望云代作皋陶祭”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追思和祭祀之情,而“缓颊谁为慈母陈”则流露出诗人无法向慈母陈述衷肠的遗憾和无奈,尾联则以“恸哭”、“寒灯冷屋”等意象,将诗人的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诗中“爱日云阴惨,寒风木叶稀”等句,不仅描绘了凄凉的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而“望云代作皋陶祭,缓颊谁为慈母陈”等句,则通过典故和反问的手法,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蒋士铨在母亲去世后所作,蒋士铨自幼聪颖好学,深受母亲教诲和关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逐渐老去并最终离世,这对蒋士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悲痛之情,他创作了这首《祭母文》,在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运用典故和反问手法等方式,将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首诗不仅是对母亲的悼念之作,也是蒋士铨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