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宿山寺
宋·赵师秀
草莽孤臣剧可怜,僧寮一榻坐凄然。
夜风吹动檐间铁,山寺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温州(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五言律诗,多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是宋代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赵师秀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寓居临安(今杭州),生活清贫,常以诗酒自娱。
译文
我这如同草莽之中的孤独臣子真是可怜至极,独自坐在寺庙僧人的简陋房间里,心中满是凄凉,夜晚的风吹动着屋檐下的铁马(古代寺庙屋檐下悬挂的铁片,风吹作响),而那山寺的钟声悠悠地传到了我的客船之上。
释义
草莽孤臣:比喻自己如同荒野中的孤独臣子,无人问津,处境艰难。
僧寮:僧人的住所,此处指寺庙中供僧人休息的简陋房间。
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
檐间铁:指屋檐下悬挂的铁片,风吹作响,增添夜晚的凄凉气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寺中的孤独与凄凉,表达了他对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感慨,首句“草莽孤臣剧可怜”直接点出诗人的孤独与可怜,将自己比作草莽之中的孤臣,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次句“僧寮一榻坐凄然”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氛围,诗人独自坐在简陋的僧寮中,心中满是愁绪,后两句“夜风吹动檐间铁,山寺钟声到客船”则以景衬情,通过夜风、檐间铁、山寺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夜晚氛围,使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之情更加深入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寓居山寺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寺中的孤独与凄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在宋代,虽然文人地位相对较高,但仕途竞争激烈,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往往难以得到重用,赵师秀便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山寺钟声所代表的宗教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