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议多缘世道衰,党人亦自蹈危菑。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牧

横议多缘世道衰,党人亦自蹈危菑。

如何万古中山辙,空使时人泣路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

译文

议论纷纷大多因为世道衰败,党派之人也自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万古流传的中山国(此处可能借指某种历史典故或政治局势)的道路,只留下时人在歧路上哭泣呢?

释义

横议:指议论纷纷,多指对国家政事的非议。

世道衰:社会风气败坏,政治动荡。

党人:指结党营私的人,或指某一政治集团的人。

蹈危菑:陷入危险的境地。

中山辙:中山国的道路,此处可能暗指某种历史教训或政治局势。

路岐:歧路,岔路,比喻人生的选择或政治上的分歧。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一种深刻反思,首句“横议多缘世道衰”直接点明了社会风气败坏、政治动荡是导致议论纷纷的根本原因,次句“党人亦自蹈危菑”则进一步指出,党派之争不仅加剧了社会动荡,也使参与者自身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后两句“如何万古中山辙,空使时人泣路岐”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政治局势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政治腐败的强烈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对当时政治局势深感忧虑的时期,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政治腐败的强烈批判,他也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提醒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反思,也是杜牧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写照,它以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