碽妃别抱无穷恨,尊号曾无配享文。的解释

小编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陵

明·张岱

碽妃别抱无穷恨,尊号曾无配享文。

地下难逢先帝面,人间空说孝陵云。

千秋疑案谁人定,万古青山自夕曛。

野史讹传成笑柄,君臣父子总难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岱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古剑老人等,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生于仕宦世家,早年生活奢华,喜好游山玩水,通晓音乐戏曲,明亡后避居山中,以著书自娱,一生未曾仕进,所著除《自为墓志铭》外,均散佚,后人辑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译文

碽妃心中怀有无尽的怨恨,因为她从未得到过应有的尊号,也没有在祭祀时被提及,在地下难以再见到先帝的面庞,人世间只是空谈着孝陵的云雾缭绕,这千年的疑案谁能断定呢?万古的青山只是默默地沐浴在黄昏的余晖中,野史中的错误传说成为了笑柄,君臣父子的关系终究难以分辨清楚。

释义

这首诗主要围绕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明陵)及其相关的历史疑案展开,碽妃是朱元璋的一位妃子,传说中她因生下朱棣而被赐死或幽禁,诗中表达了她心中的怨恨和未得到应有尊号的遗憾,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诗中通过“地下难逢先帝面”等句,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则是对野史传说的批判,指出其中的谬误和难以分辨的君臣父子关系。

赏析

这首诗以明陵为背景,通过碽妃的遭遇和历史的疑案,展现了明朝宫廷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沧桑感,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如“地下难逢先帝面”与“人间空说孝陵云”的对比,以及“万古青山自夕曛”的象征,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对野史传说的谬误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宫廷的历史疑案有关,碽妃的传说在明朝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她是否真的生下朱棣并因此遭遇不幸,历史上并无确凿证据,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孝陵也一直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关注的焦点,张岱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这些历史疑案的影响,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他也可能借这首诗来批判野史传说的谬误和历史的复杂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