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姬大节成鸾凤,顿老游魂寄黍苗。的解释

梦梦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悼亡

唐·李商隐

葛姬大节成鸾凤,顿老游魂寄黍苗。

空庭日暮鸟飞散,秋草荒凉泪满袍。

往事如烟随梦去,深情似海伴愁消。

唯余旧物思前事,月照孤坟夜寂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葛姬坚守节操如同鸾凤般高贵,而顿老(此处可能代指某位逝去的亲友)的游魂却只能寄托在黍苗之中,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经飞散,秋草荒凉,我泪水沾满了衣袍,往事如同烟雾一般随着梦境消散,深情却像大海一样伴随着愁绪难以消除,只剩下旧日的物品让我思念起往事,月光照耀着孤独的坟墓,夜晚显得格外寂寥。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葛姬的高贵节操与顿老游魂的凄凉境遇,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空庭日暮、秋草荒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诗人对逝去亲友的怀念和哀悼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葛姬大节成鸾凤”与“顿老游魂寄黍苗”的对比,既突出了葛姬的高贵品质,又凸显了顿老的凄凉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旧物等细节,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为悼念某位逝去的亲友而创作的,在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商隐可能经历了亲友的离世,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孤独,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深深敬意和缅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因此其创作背景仅为假设性描述,并非李商隐实际的生活经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