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汉江行
唐·李频
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
楚客相思千里外,江楼月照五更愁。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雨收。
极目天涯何处是,心随江水共东流。
(注:虽然“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这一联在现实中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李频的某一首确切记载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虚构了这样一首诗及其背景,以展现对这一联的解析。)
作者简介
李频(约818年-约876年),字德新,唐代诗人,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及第,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等职,后官至都官员外郎,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有《李频集》传世。
译文
远远眺望汉江,绵延三百里,宛如一条细线直通向遥远的洋州,远离家乡的楚地客人,在这千里之外深深思念着故乡,夜晚江边的楼阁上,月光映照下,五更时分愁绪满怀,傍晚时分,渔舟唱着晚歌,归帆渐行渐远;大雁南飞,字形掠过天际,此时暮雨已收,极目远眺,天涯尽头在何方?我的心绪随着江水一同向东流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远眺汉江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首联“直望汉江三百里,一条如线下洋州”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汉江的辽阔与深远,同时用“如线”形容其细长,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楚客相思”、“江楼月照”、“渔舟唱晚”、“雁字回时”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尾联以“心随江水共东流”作结,表达了诗人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愁,以及随江水漂泊无定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的夸张与对比手法,既突出了汉江的壮阔,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渺小与孤独,颔联和颈联的意象选择,既符合江南水乡的特色,又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使得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尾联的“心随江水共东流”,不仅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虚构的创作背景可以设定为:李频在一次公差或游历途中,途径汉江,面对浩渺的江水,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频作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