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雪中放去空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
(注:“雪中放去空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贺的某一完整传世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李贺的风格或意境创作的句子,或是对李贺诗中意象的化用与重组,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李贺的一首未完成或散佚作品中的片段,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诗作多描写神仙鬼怪、哀怨愤激之情,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才华横溢,却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而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七岁。
译文
(针对构想中的片段)
在雪地里放走这匹马,只留下深深的蹄印;月光下牵回它时,只能看到马鞍孤零零地挂着。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雪中”与“月下”两个场景的转换,描绘了一幅马儿自由奔跑、归来时仅余鞍具的孤独画面,寓意着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离别与重逢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赏析
这两句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李贺诗歌特有的奇诡与浪漫,雪中的蹄印象征着马儿奔跑时的自由与不羁,而月下的空鞍则暗示了归来后的孤寂与落寞,通过自然景象与动物行为的结合,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与归属感的复杂情感,这种对比与反差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李贺的明确作品,但我们可以假设它们反映了李贺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李贺一生追求仕途,却屡遭挫折,这种经历可能促使他创作出反映人生无常、自由与束缚交织情感的诗句,在唐代,马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勇士与诗人的象征,李贺通过马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抗争。
虽然“雪中放去空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并非李贺确切作品中的原句,但通过这样的构想与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贺诗歌的风格与内涵,以及他对于人生、自由与命运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