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啊,你没看见吗?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看见吗?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就变成了雪一样白,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你应当纵情高歌,我则为你翩翩起舞,直到醉倒在花前的酒樽旁,主人啊,你为何说钱已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释义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于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他鼓励朋友在欢聚时尽情高歌、起舞,享受当下的快乐,直至醉倒在花前的酒杯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人式的自豪感,超越世俗的卑琐庸劣,以不羁的才情,横溢的诗意,谱写出惊世骇俗的绝唱,在艺术上,这首诗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恣肆,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等),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年),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此时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在这期间,李白与友人相聚时往往借酒助兴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这首诗正是他借酒消愁、抒发愤懑心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