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伏火只成顽,欲得人间作地仙。全诗是什么?

生辉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炼丹砂

宋·白居易

扰扰道途间,

营营名利内。

疲役无闲时,

何由得开泰。

假如伏火只成顽,

欲得人间作地仙。

不须广学求真谛,

只合深藏养圣胎。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但需注意,白居易主要活跃于中唐时期,这里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们将其置于“宋”之前,实际应为唐代,此处理解为题目设定或误传)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在纷扰的道路上奔波,在营营逐利的环境中挣扎,没有片刻的闲暇,如何才能达到安宁与顺遂呢?

假如炼丹的火候只让矿石变得坚硬而无用,那么要想在人间成为地仙又该如何呢?不需要广泛学习去寻找真理,只需要深藏不露,静心修养,培养内心的圣胎(指修炼成仙的内在基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世俗名利追求的厌倦,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他通过炼丹的比喻,指出外在的努力(如炼丹求仙)若不得法,只会徒劳无功,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修炼,无需广求外物,而应深藏不露,静心养性。

赏析

这首诗以炼丹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白居易以“伏火只成顽”来比喻世俗追求的徒劳,进而提出“欲得人间作地仙,不须广学求真谛,只合深藏养圣胎”的观点,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体现了白居易对于道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心境较为平和的时期,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变迁,对于名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晚年,他更加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炼丹的比喻,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的反思与总结,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