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长镵自可斸灵药,短筇何必寻丹丘。
如逢秀逸如君者,方驾羽服游蓬瀛。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手持长锄自然可以挖掘仙药,短杖又何必非要去寻找仙山丹丘呢?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求仙问道的豁达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仙药就在身边,用长锄挖掘即可得到,无需远赴他乡寻找所谓的仙山,这里的“长镵”(长锄)和“短筇”(短杖)是诗人的象征性工具,分别代表了对内修炼(挖掘内心的灵药)和对外寻求(寻找外在的仙山)的两种不同方式,诗人更倾向于前者,认为内心的修炼和悟道更为重要。
赏析
这两句诗体现了李白超然物外、不拘一格的仙风道骨,他通过对比“长镵”与“短筇”,表达了对内在修炼的重视,以及对外在寻求的淡泊,这种思想在李白的其他诗歌中也有体现,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都展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所作,当时他因永王李璘谋反案被牵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在游历庐山时,他写下了这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后,李白更加珍视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种思想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