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的解释

梦梦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云开峰顶千重秀,水落溪边万丈清。

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

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

欲问禅机何处是,桃花源里可逢人。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时人所重,皎然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均有交往,其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文

山峰在云雾散去后展现出千重秀色,溪水在落潮后显得格外清澈万丈,我解开马鞍,在树下悠闲地看着洗马的情景,又在流水的石头上聆听黄莺的啼鸣,松树间的明月总是如此皎洁明亮,身外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值得挂念的呢?想要询问禅机的奥秘在哪里,或许在那桃花盛开的源头能遇到高人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云开峰顶千重秀,水落溪边万丈清”以景起兴,展现了山峰的秀丽和溪水的清澈,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颔联“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是诗中的精华所在,通过两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颈联“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尾联“欲问禅机何处是,桃花源里可逢人”以问句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禅机的探寻,又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眼前的美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禅机的探寻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