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的解释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暮春

宋·宋祁

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

斜日更穿金缕细,游丝不绾玉钗横。

梁间燕子时来去,水畔杨花日送迎。

欲问春光谁管领,一双蝴蝶出墙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祁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其兄宋庠均有文名,时称“二宋”,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独自撰写《新唐书·列传》部分,又撰《益州方物略记》《笔记》等,其词多描写游春景致与仕途感慨,语言工丽,描写生动。

译文

绿叶成荫铺满了地面,让人惋惜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柳絮飞舞,轻轻拍打着窗帘,仿佛雪花飘落的声音,夕阳的余晖透过细密的金缕窗纱,游丝般的柳絮无法缠绕住那横放的玉钗,梁间的燕子时来时去,水边的杨花随风送迎,想问这春光由谁来主宰?只见一对蝴蝶穿墙而出,悠然前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诗中“绿阴满地”与“飞絮扑帘”两幅画面,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即将逝去的哀愁,通过“斜日”、“游丝”、“燕子”、“杨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氛围。

赏析

宋祁的这首《暮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充满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哀愁,首联“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以“绿阴满地”与“飞絮扑帘”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即将逝去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颔联与颈联则通过“斜日”、“游丝”、“燕子”、“杨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氛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尾联“欲问春光谁管领,一双蝴蝶出墙行”则以问句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以蝴蝶穿墙而出的画面,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悠然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祁的个人经历与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与史学家,宋祁对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感知与深刻的感悟,在暮春时节,他或许独自漫步于庭院之中,目睹了绿叶成荫、柳絮飞舞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对春天的留恋与哀愁,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为了一首优美的诗歌,作为一位身处北宋时期的文人,宋祁也可能在诗歌中寄托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