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经绝嶂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咸用

雨过烟光明远树,风经绝嶂回疏雨。

石倚危屏挂落泉,云藏古寺出疏钟。

幽人何处寻芳草,野老闲门横素桐。

欲问前山何似此,且留清兴与诗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咸用,唐代晚期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咸用,生卒年不详,唐代晚期诗人,字卓老,陇西(今属甘肃)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多以游历山水、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李咸用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心境,是唐代晚期较有特色的诗人之一。

译文

雨过天晴后,远处的树木在阳光和烟雾中显得格外明亮,风吹过重重叠叠的山峰,带来了稀疏的细雨,岩石如同依靠在险峻的屏风上,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挂在岩石之上,古寺隐藏在云雾之中,偶尔传来稀疏的钟声,隐士在何处寻找芬芳的草木呢?村野老人家的门扉横斜着,门前有一株朴素的桐树,想要问问前面的山景与这里相比如何,还是先留下这份清幽的兴致,用诗筒装起诗篇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行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泊。

赏析

“风经绝嶂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两句,是诗中的精华所在,前句通过“风经绝嶂”与“回疏雨”的描写,展现了风的强劲与山势的险峻,回疏雨”又增添了一种朦胧美,后句则以“石倚危屏”与“挂落泉”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险峻与瀑布的壮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清幽的山景,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咸用游历山水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李咸用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游历山水,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在游历过程中,他被眼前的自然景色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山行所见所感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