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破阵子·战骨豪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破围铁骑长驱疾,饮血将军转战危。
烽火连天遮落日,战鼓齐鸣震九陲。
黄沙白骨英雄泪,断戟残旗壮志悲。
千里边关烽燧起,何时归马卸征衣。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晚年退隐江西上饶,病逝于铅山,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艺术手法多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铁骑突破重围迅速前进,将军在危急中转战各地,饮血而战,烽火连天遮蔽了落日的光芒,战鼓齐鸣震撼着九州的边疆,黄沙中白骨累累,英雄泪洒战场,断戟残旗诉说着壮志未酬的悲哀,千里边关烽火再起,何时才能归家卸下征衣,结束这无尽的征战?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战场上铁骑破围、将军饮血的悲壮场景,以及烽火连天、战鼓齐鸣的紧张氛围,黄沙白骨、断戟残旗等意象,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壮志未酬的悲哀,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结束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战场上的英勇与悲壮,上片通过“破围铁骑”、“饮血将军”等形象,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战争的激烈程度,下片则通过“黄沙白骨”、“断戟残旗”等意象,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壮志未酬的悲哀,整首词情感激昂,意境深远,既有对英雄主义的颂扬,也有对战争残酷的反思,体现了辛弃疾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或福建安抚使期间,当时南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频繁,辛弃疾作为一位力主抗金的将领,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壮志未酬的悲哀,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结束的渴望,这首词不仅是对当时战争现实的反映,也是辛弃疾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