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部分版本可能略有差异,但“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两句在多数版本中均存在)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因而被称为“诗鬼”,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荒凉的边塞上,烽火狼烟四起,雁门关上风急云涌,旌旗猎猎作响,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识重用,我将手持宝剑,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激烈场景,展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如“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等,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氛围,诗人也通过“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等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和形象的对比,如“黑云”与“金鳞”、“秋色”与“夜紫”等,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诗人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报君黄金台上意”等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边塞战争有关,唐代时期,边疆地区时常发生战争,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而浴血奋战,李贺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首诗也可能与诗人个人的仕途不顺有关,他通过描绘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报国之心。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悲壮色彩的边塞诗,它展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